科学类外语翻译的技巧

发布时间:2018-03-06 来源:网络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全球化成为现实,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越来越频繁,交流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重庆翻译公司将科技外语翻译成准确、流畅、地道的汉语,以及将科技领域的汉语翻译成等效而得体的科技外语,对于中外科学技术的交流、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对科技外语的翻译标准、翻译策略和技巧进行简单探讨。

一、科技外语的翻译标准

      自翻译行为诞生以来,国内外各种翻译理论和翻译流派提出的翻译标准数不胜数,比如说大家耳熟能详的“信、达、雅”(严复《天演论译例言》);泰特勒(A·F·Tytler)的“三原则”(《论翻译的原理》),即:译文应该完全复写原文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写作方式应该与原文的风格和写作方式相同;译文应该和原文一样行文流畅。

      科技翻译虽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同样也需要一定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作指导。科技文体的本质在于传递和交流科技信息,很少或者几乎不涉及人文、情感、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因素,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信息传递是否准确,译文的受众是否接受译者的表达和行文方式,是否通过译者的工作得到了等量等值的科技信息。因此,根据科技外语文章的文体特征、语言特点、语言使用的特定环境以及译者选择译文的各种制约因素等方面,可以将科技外语的翻译标准定为三个方面:内容忠实准确、行文通顺流畅、术语专业规范。

1.内容忠实准确。

      在翻译实践中,保证译文内容的忠实准确是第一准则,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必须客观完整地表达、传递、重现原文的内容,原文和译文的指称意义一致,完全或者基本重合,从概念对比的角度来讲,译文和原文表达的须是同一个概念,描述的是同一事物、规律、过程或者变化等,翻译时不能出现错译、漏译,或者脱离原文背景进行过度的加工演绎等。

2.行文通顺流畅。

      就译文表达方式而言,译文文本行文必须通顺流畅,在保证内容忠实性的基础上,译文的遣词造句、语篇结构必须符合译入语的各种表达习惯,应极力避免所谓翻译腔,否则读者就会产生晦涩生硬之感,影响信息的传递。

3.术语专业规范。

      术语,即专业技术词汇,是科技外语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术语翻译的是否专业规范,直接影响译文的整体质量,译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翻译时尽可能地使用规范化、专业化或者已经在行业内约定俗成的定义、概念和术语。

上述三点可以作为通用的科技翻译标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以这些准则指导、衡量自己的工作,此外,作为一线的科技翻译工作者,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总结出更适用的翻译准则并加以实践。

二、科技外语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从宏观上来讲,要想做好科技外语的翻译,首先应准确把握科技文体的特征,理解科技文体的各种特点,并将这些特点应用到自己的译文中,保证译文内容专业、客观,行文简洁、严密,用语标准、规范。从具体的翻译实践来讲,科技外语翻译时主要有四个方面需要注意:科技词汇、复杂长句、被动语态以及辅助表达手段,如数字、图表等,下文将就这几方面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进行探讨。

1.科技词汇的翻译。

      在翻译科技外语文章时,准确理解词义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对关键术语的理解一旦出现偏差,整篇科技文章的翻译质量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对纯技术词汇来说,掌握其特殊的构词特点,如前缀,后缀,合成词等有助于快速准确地理解其含义,例如以-meter结尾的词汇,meter这个词在英语中是既有“米、公尺”的意思,也有“米尺”的意思,看到以-meter结尾的词汇,则应意识到其一般是指用来测量的某种仪器仪表,再结合赋予其词义的词根,就能很快理解其含义,如chronometer (精密计时表)。

除了专业词汇,科技文章中数量众多的缩略词,则都已经在专业领域内被赋予了特定含义,翻译时虽可直接引用,但必须首先理解其含义,否则就会给译者的翻译工作带来困扰。如前文提到的AFP(Automated Fiber Placement Machine 铺丝机),译者在首次接触此缩写词时,查字典得知AFP是Agence France-Presse(法新社)或者American Federation of Police(美国警察联合会),这是因为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技术是一种相对新兴的科学技术,普通的字典里还没有收录这种行业内已约定俗成的缩略词,这种情况下,译者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积累,并将这种积累应用到之后的翻译工作中。

      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会源源不断的促生新的科技词汇,或者将原来的普通词汇赋予新的含义,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科学词汇,科技翻译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因为译者作为“语言迁徙活动的关键人物”,[1]其专业知识素养会极大地影响科技翻译的质量,专业的科技翻译人员,除了记忆专业词汇之外,必须了解所要翻译的科技内容,如技术原理、科学知识、工程技术要求等。

2.复杂长句的翻译。

      科技外语文章有经常有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这一方面是外语的表达习惯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科技文章的特点决定的,利用包含各种短语、从句或者非谓语结构可以更准确更有逻辑性地描述客观事物阐述客观规律。

遇到这种复杂长句,译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一般情况下,有两种翻译方法:“顺句操作”翻译法和“句式重构”翻译法。

       如果外语和汉语的词序在主要成分上的顺序是一致的,就可采用“顺句操作”翻译法,即顺译法,使用这种方法翻译时,需要按照句子的行文顺序处理各个成分,在把握全句结构的基础上,将整个句子分割成若干个意义单位或者信息单位逐一译出,再用增补、删减等手段把这些单位自然衔接,形成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不用大规模调整句子结构。

但是,通过翻译实践可得知,外语和汉语的表达习惯迥异,因此有时仅靠局部的结构调整不能解决问题,此种情况下,译者可不必拘泥于外语原文结构,可采用“句式重构”翻译法,在把握句子核心意义的基础上,分清主次,尽量的打破原文结构,合并信息,提出主旨,并按照译入语的表达习惯用结构简单的句子把意思清晰的表达出来。

“顺句操作”翻译法和“句式重构”翻译法是笔者在翻译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其实翻译工作千变万化,可用的方法也不一而足,如倒译法、分译法、变词为句、增删重组等,译者需要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一切以保证译文质量为主要目的。

3.被动语态的翻译。

      为了客观表达并凸显信息重心,科技外语文章中大量使用被动态。汉语中虽然也有被动态,但是无论在使用范围还是使用频率上都比不上外语,尤其是科技外语,所以在进行被动语态的翻译时,一方面可以用“被”、“给”、“为…所”等表达方式将被动语气直译出来,但更多的是需要进行语态的转换,将被动态转换成主动形式。

      此外,遇到外语中的被动态表达时,还根据上下文,将其翻译成无主句、判断句等,总之,就是要尽可能选择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方式,避免出现译文生硬晦涩的现象。

      最后,完成翻译后的校核工作非常重要,要确保其中的数字、单位、图表公式等准确无误,从而保证译文能从语言、逻辑和专业知识等方面都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PS: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

Copyright © 2017-2023 重庆语贤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渝ICP备17015777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306号

服务热线
(023)67392530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